慧通綜合報道:
“你若有出息,割過的稻樁也會長谷子。”這句福建省尤溪縣民間教育孩子的古老俗語,而今變成了現(xiàn)實。11日,來自中國南方稻作區(qū)7省市30多位水稻專家,到尤溪縣西城鎮(zhèn)麻洋村,對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團隊承擔的農業(yè)部再生稻課題進行測產驗收,百畝片再生季干谷單產486.36公斤,加上頭季稻單產800.9公斤,再生稻全年平均單產1287.26公斤,實現(xiàn)了高產栽培目標。
從1998年謝華安研究團隊到尤溪縣試驗示范再生稻至今15年,尤溪以占全縣稻田面積32%生產出全縣45%的稻谷,7次刷新了再生稻再生季單產世界紀錄。
福建再生稻屢創(chuàng)大面積連年增產有何秘訣?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靠的是科技創(chuàng)新到田間地頭,選育再生力強的新品種,研究再生稻高產栽培核心技術,并持續(xù)推廣。
“國以農為本,農以種為先。”以中國推廣面積最大的“汕優(yōu)63”作再生稻栽培為起點,近15年謝華安研究團隊先后選育出汕優(yōu)明86、Ⅱ優(yōu)明86、Ⅱ優(yōu)航1號、Ⅱ優(yōu)航2號、Ⅱ優(yōu)航148、兩優(yōu)航2號、Ⅱ優(yōu)623、Ⅱ優(yōu)673、兩優(yōu)676、宜優(yōu)673等一批再生能力強的超級稻、航天水稻和優(yōu)質稻的新組合,在尤溪縣建立再生稻高產栽培示范基地。
2000年-2012年,尤溪西城鎮(zhèn)麻洋村百畝示范片,謝華安研究團隊選育的再生稻連創(chuàng)佳績,13年平均單產達到1324.5公斤、最高產量田平均畝產1454公斤。這得益于謝華安院士、2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、多位二級三級研究員、近10位教授級推廣研究員、一批副研究員與高級農藝師、年輕碩博士、助理研究員與農藝師,共同組成結構合理、團結合作的研究創(chuàng)新團隊。
2009年國家農業(yè)部設立提高復種指導增加糧油播種面積的公益性行業(yè)科研專項,組織重慶、四川、云南、廣西、江蘇、江西、福建等南方稻作區(qū)各省市科研高校專家,開展再生稻高效生產模式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,多位中國科學院、中國工程院院士參加,力爭闡明再生稻的再生機理,加速創(chuàng)新成果的推廣應用。
應對快速城市化進程加快和農村勞動力短缺,應對再生季人工收割費是收割機采收3~4倍的壓力,盡快研究出適合再生稻插秧、收獲的小農機,配套的頭季稻收割低留樁栽培技術(15厘米,非機收的再生稻高留樁30~40厘米),福建已在永安市試驗成功。
目前,中國再生稻種植面積約1100萬畝,再生季平均單產136公斤。專家估計,中國南方有5000萬畝單季稻田適宜推廣再生稻技術,如果都能達到福建尤溪縣的產量水平,每年可增產稻谷2000萬噸,相當于福建省2年半的糧食消費總量。
專家認為,隨著中國現(xiàn)代化進程加快,面臨勞動成本上漲、耕地面積減少的雙重壓力,節(jié)本增效,讓有限耕地生產更多糧食的再生稻栽培技術,是保障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舉措。
為此,中國水稻專家呼吁,應從國家糧食安全高度,把發(fā)展再生稻納入國家戰(zhàn)略統(tǒng)籌考慮,作為一季主糧給予生產補貼,單獨列入國家糧食生產統(tǒng)計,建立一批國家級再生稻高產栽培示范縣。
文章來源:慧通農牧信息資訊轉載于中國新聞網,歡迎垂詢交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