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通綜合報道:
英國《金融時報》2013年3月27日刊發(fā)題為《全球AAA級國債池縮水60%》的文章,文章主要內容如下:
世界安全級別最高國債已從2007年的近11萬億美元減至4萬億美元。
自金融危機導致發(fā)達經濟體遭遇一波評級下調以來,全球能從三大評級機構均得到AAA評級的國債(金融體系的基石)的存量已縮水逾60%。
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分析顯示,美國、英國和法國被踢出“9A”俱樂部,已導致被惠譽(Fitch)、穆迪(Moody’s)和標準普爾(Standard &Poor’s)三者視為最安全的國債的存量大幅減少,從2007年初的近11萬億美元減至目前的僅4萬億美元。
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標普在2011年8月下調了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。這種縮水反映出了世界信用評級版圖的戲劇性變化,促使投資流向新興市場,迫使投資者和金融監(jiān)管人士反思“安全”資產的定義。
盡管美國和歐洲國家的主權評級下調是媒體報道的焦點,但英國《金融時報》的分析卻突顯出世界其他國家(尤其是拉美國家)獲得的一系列評級上調。
自2007年1月以來,信用評級上調幅度最大的國家是烏拉圭、玻利維亞和巴西。評級下調幅度最大的國家則都位于受到危機沖擊的南部歐洲,尤以希臘為最。
這些結果突顯出,自2007年年中以來,全球金融市場的緊張帶來了怎樣的地緣經濟變化,此前有關銀行體系和公共財政穩(wěn)定的種種假設也被顛覆。
惠譽主權評級全球主管戴維賴利(David Riley)表示:“5年前,世界是一個相當可預測的地方。銀行業(yè)危機一般是發(fā)生在新興市場的事件。如今,我們置身于一個很多此類假設都不再成立的世界。”
西方發(fā)達經濟體仍霸占著大部分的最高信用評級,但在受到危機重創(chuàng)的歐元區(qū),過去6年期間平均評級降幅最大。與此形成反差的是,拉丁美洲的評級升幅最大,其次是新近工業(yè)化的亞洲國家。
穆迪主權評級主管巴特奧斯特費爾德(Bart Oosterveld)表示,這一轉變顯示出“未來哪里可能出現強勁及可持續(xù)的增長”。
新興市場經濟體得到的評級上調,擴大了BBB評級的國債池,盡管這一類別現在也包括數個境遇不佳的歐洲經濟體。富達(Fidelity)投資組合經理喬納森凱利(Jonathan Kelly)表示:“新興市場曾經是高風險、高回報型資產?,F在它們成了主流。”
文章來源:慧通農牧信息資訊轉載,歡迎交流垂詢!電話:028-65162618,信息咨詢:028-65162618-808,銷售:028-65162618-80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