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通綜合報道:
中原大地麥浪翻金,一臺臺聯(lián)合收割機來往穿梭。河南駐馬店市關王廟鄉(xiāng)村民張雙喜滿臉喜悅:“多虧及時澆上了水,不然大旱哪能大豐收?”
這是我國糧食八連增之后的又一個豐收之夏。在水旱災害頻發(fā)的背景下,糧食連年增產豐收,尤顯珍貴。
“有收無收在于水”,金色的豐收畫卷背后,離不開水利的重要支撐。10年來,全國凈增有效灌溉面積9200多萬畝,改善灌溉面積2.3億畝,使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.25億畝。我國以占世界6%的淡水資源、9%的耕地,解決了占世界21%人口的吃飯問題。水利,筑起了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固基石。
灌區(qū):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60億公斤,成為糧食生產的中流砥柱
四川大英縣河定海村的田間,綠茵茵的稻田一派生機。“2012年水源有了保障,我種4畝多田,每畝至少能收600多公斤谷子!要是以前,每畝最多也就收個200多公斤。”村民陳大奎感慨地說,“現(xiàn)在干渠修到了田頭,用水不愁,春灌用水有了保證,像2012年夏天這么旱也沒問題。”
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,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。農田水利,一頭連著國家糧倉,一頭連著百姓生計。
黨的十六大以來,中央堅持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,不斷完善政策支持體系。特別是2011年,中央明確提出,土地出讓收益10%用于農田水利,一系列新政策、新舉措,推動農田水利建設進入新的發(fā)展階段。
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,核心在灌區(qū)。”占全國耕地面積49%的灌區(qū),生產了約占全國總量75%的糧食和90%以上的棉花、蔬菜等經濟作物。特別是大型灌區(qū),更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。
加快大型灌區(qū)改造,到2011年底,納入規(guī)劃的434處大型灌區(qū)已有110處完成投資,不僅提高農業(yè)的抗災能力,而且還能夠提高用水效率,實現(xiàn)了“藏糧于田”。10年來,通過大型灌區(qū)節(jié)水改造,新增、恢復有效灌溉面積1900萬畝,改善灌溉面積9700萬畝,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60億公斤。
10年來,對777處重點中型灌區(qū)骨干工程進行配套改造,新建嫩江尼爾基、寧夏沙坡頭、海南大廣壩、四川武都等一批灌區(qū),實施全國251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項目。
十年征程,十年跨越。經過灌區(qū)新建改造,全國灌區(qū)凈增有效灌溉面積7200多萬畝,改善灌溉面積2.3億畝,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中流砥柱。
節(jié)水灌溉:發(fā)展面積4.38億畝,實現(xiàn)節(jié)水增產增效
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??h,銀白色的大型噴灌節(jié)水設備,均勻有序地排列在片片黑土地上,在陽光照耀下蔚為壯觀。富??h繁榮鄉(xiāng)豐年村農民周學儉指著田里那一臺臺大型噴灌設備說:“這家伙真好,過去用柴油澆一畝地要20元費用,現(xiàn)在不到2塊錢,省老事啦。安上噴灌就如同給田地安上了自來水,俺們老高興啦!”
人增,地減,水缺,這是橫亙在我國農業(yè)生產面前的一道難題。“繼續(xù)保持糧食穩(wěn)產豐收,必須把發(fā)展節(jié)水灌溉作為一項根本性措施來抓。”這是水利發(fā)展的一項重要使命。
10年來,中央投資23.56億元,實施1518個節(jié)水增效示范項目,落實“一事一議”財政獎補、民辦公助和節(jié)水灌溉設備購置補貼等政策,引導地方、部門、企業(yè)和農民大力推廣普及高效節(jié)水灌溉技術。2012年年初啟動的東北四省區(qū)“節(jié)水增糧行動”,計劃用四年時間,總投入380億元,發(fā)展3800萬畝高效節(jié)水灌溉面積。
政策推動,節(jié)水灌溉快速發(fā)展:在新疆,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模式方興未艾;在內蒙古,大型噴灌機組灌溉中在田間灑下道道彩虹;在河南,農民澆地用上了IC卡……
十年來,全國節(jié)水灌溉工程面積由2002年的2.79億畝增加到2011年的4.38億畝,其中噴灌、微灌、低壓管道輸水等高效節(jié)水灌溉面積由1億畝增加到1.87億畝。
節(jié)水、增產、增效,數字是最好的佐證:
在節(jié)水灌溉項目區(qū),農田灌溉系數由0.43提高到0.51,畝均灌溉用水量由403立方米下降到367立方米。農業(yè)灌溉用水總量占全社會用水的比例由61.4%以上降低到55%左右。連續(xù)30多年灌溉用水總量保持零增長。
節(jié)水灌溉滋潤了田野,也滋潤了群眾的心田。
小農水:累計投入303億元,重點縣基本覆蓋產糧大縣
盛夏八月,青?;』刈遄灾慰h瓜果飄香,甘都街村新修的76公里長的防滲渠水流潺潺。提起灌溉,正在為自家復種地里澆水的村民王振民滔滔不絕:“我家承包地在渠道下游,以前澆水得全家出動蹲渠守水,4畝地得忙活一晚上。自從實施了渠系配套工程,現(xiàn)在只要我一個人就夠了,不但放水澆地容易多了,每畝地比往年還增產100多斤。”
王振民說的渠系配套工程,是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建設縣項目的一部分。
農田水利工程如同人的血管一樣,既有骨干工程,也有像“毛細血管”一樣的小農水工程。小農水是農田灌溉“最后一公里”,對農業(yè)豐產的直接影響最大。
為打通灌溉“最后一公里”,10年來,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投入力度,累計投入303億元,支持各地開展小農水工程建設。2009年,水利部、財政部聯(lián)合啟動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,至2011年,啟動3批1250個縣次的重點縣建設,基本覆蓋全國農業(yè)大縣和產糧大縣。
好政策調動了地方與農民的積極性。重慶豐都推行“先建后補”,三年累計完成農田水利投資6018萬元,集中打造5000畝以上規(guī)模片區(qū)3處,提高糧食生產能力420萬公斤;四川資陽將灌渠與水庫主渠道連通,山坪塘與蓄水池相連,形成“長藤結瓜式”水利網絡,項目區(qū)農業(yè)生產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。
有了灌溉,土地煥發(fā)青春。山東濱州北石村村民陳鳳蘭說,兩年前,這里的鹽堿地旱不能澆、澇不能排,除了蘆葦基本不長草?,F(xiàn)在,通過改造,小麥畝產已穩(wěn)定在400公斤左右。
“小農水”發(fā)揮出大效益:至2011年,全國維修改造塘壩5.3萬處,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8.6萬處,整治渠道36.4萬公里,新建及維修各類渠系建筑物139萬多處,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38億多斤。
水利命脈保糧食安全,“藏糧于田”筑千秋基業(yè)。隨著農田水利基礎不斷夯實,汩汩碧水將源源不斷流入沃野,繪就一幅幅富足秀美的新圖景。
文章來源:慧通農牧信息資訊轉載于人民日報,歡迎垂詢交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