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通綜合報道:
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意味著“種什么看市場”。怎么才能看得準?春耕時節(jié),一場圍繞“換稻種”的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驗,在新津縣田間地頭展開。
3月24日,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烽火村,成片灌了水的稻田在陽光下波光粼粼。田坎邊,新津大地農耕技術專業(yè)合作社的數十位村民正卷褲腿,準備下田播種。
村民車金元眼尖,一彎腰瞧見地上堆的種子袋名稱有變———“深兩優(yōu)5814”“晶兩優(yōu)華占”。“嘿,今年又換種子啦。”他脫口而出。短短3年,專合社的田竟換種了2批次共5類水稻新品。
拍板換種的,是新津大地農耕技術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秦洪君,“有了好的當然要換。”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意味著“種什么看市場”。怎么才能看得準?春耕時節(jié),一場圍繞“換稻種”的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驗,在新津縣田間地頭展開。
靠新品種收入大增
秦洪君是當地水稻種植大戶,田坎兩側放眼望不到邊的稻田都是他流轉來的。“3200畝地,今年2500畝都要換新品種。”為何頻繁換種?秦洪君笑了,“換了可以多掙錢。”他掰指頭算了筆賬:3年前田里種的都是常規(guī)雜交稻“岡優(yōu)188”,每畝地一季投入種子、農藥肥料、人工和機械、土地流轉費、烘干費共約1080元,而每季畝產950斤水稻、每斤1.2元,總計1140元,每畝純收入僅60元;2015年換水稻新品種“宜香優(yōu)2115”“川優(yōu)6203”,種子成本每畝漲了10元,但賣價漲到每斤1.36元,畝產多50斤,3200畝純收入就多出67萬余元。
靠新品種掙錢,還就這幾年的事。“過去米價差不多,就靠走量。”秦洪君坦言,過去稻種就選高產穩(wěn)產的,但口感普遍較糙。還是當地加工企業(yè)上門拜訪后,秦洪君才意識到市場對“口感”的需求。2015年的新稻種是國家二級標準優(yōu)質米,口感就要細膩不少。至于今年的新品種,“米粒長梭梭的,煮飯吃了洗碗水都是稠的,確實更好吃些!”新津縣水稻田約13萬畝,如今約80%為優(yōu)質稻品種。
產銷協同即時掌握需求
水稻品種成百上千,口感好的也不少,怎么才找得準能熱賣的款?“我哪兒搞得準,都是加工企業(yè)每年提出新品種,大戶要覺得合適就簽收購協議。”秦洪君說,加工企業(yè)包銷稻谷、鎖定價格,省去了自行判斷市場走向的風險。
秦洪君口中的“加工企業(yè)”,離稻田不過半小時車程。3月24日中午,這家掛著“成都市花中花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責任公司”招牌的工廠車間內,3條新生產線正在調試。
在企業(yè)副總經理胡建新那里,找準“熱賣”稻種背后的產銷協同機制得到進一步闡釋:借助遍布省內超市貨架的產品,企業(yè)在掌握市場信息方面有天然優(yōu)勢,“銷售月報、季報隨時都在統(tǒng)計。一分析就曉得該選啥子品種、品相好的米才好賣。”對這些市場信息,企業(yè)通過收購協議,要求一線大戶換新種等方式,間接使大戶們了解并適應市場最新需求。
憑借產銷協同,花中花不斷減少低端產品產量、提高效益。如今企業(yè)年產大米約4萬噸,相當于高峰時一半,銷售收入卻保持每年20%增長。
胡建新說:“明年我們可能就完全不生產低端產品了。”他笑言,主攻農業(yè)供給質量,加強綠色、有機、無公害農產品供給,是中央對四川的要求,也是企業(yè)眼中的機遇。
政府做好“服務商”
種什么稻,由市場主體說了算。那市場和政府的關系又該怎么處理?答案,就在離工廠不遠的稻田里。
“水稻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”這塊指示牌是新津縣農發(fā)局農技中心副主任戴懷根豎的,“這100畝地,隔幾天就播種。”“要從18個即將播下的品種中選育適合新津氣候、土壤,還要比現有品種更優(yōu)質、高產的水稻品種。”戴懷根介紹,縣農技中心負責試驗全程技術把關。事實上全縣所有水稻新品種,都要在這里試驗和檢驗。
推動“換稻種”,當地政府是幕后推手。不僅是種子,產銷協同中企業(yè)這一環(huán),是政府著力引入的;大戶這一環(huán),是2012年起規(guī)?;N糧補貼催生的。
但當地政府始終沒有走向市場前臺。
“我們只管選品種,用不用是大戶們自己決定,政府不會強推。”戴懷根說。
這也是縣里對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態(tài)度。“總書記明確提出,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堅持市場需求導向。”該縣農發(fā)局副局長張興全認為,這意味著政府既不越俎代庖,也不袖手旁觀。強化政策引導、加強服務支持,做好“服務商”“引路人”才是政府該有的角色。(糧油市場報)
文章來源:慧通農牧信息資訊轉載,歡迎交流垂詢!業(yè)務QQ:2558423210,信息咨詢:18030645652,18030401775